close

夜幽夢亂影——無善無惡是聖人

夜幽夢清影:

        寧靜的黑暗無語流動,無聲、無色、無嗅、無味,唯有著星星點點的氣息,如夢似幻地聚散。

        「怎會如此⋯⋯」看著眼前一片驚心狼籍,他不可置信地喃喃到,「⋯⋯何來喪心病狂者,如此作為?」然瞠目結舌亦抵擋不了突如其來,毫無預兆的無識一瞬,倒地悶聲響動了刀光劍影後沈靜許久的黑暗。

黑暗中幽深散動為隱隱約約的透芒,舞夢繚繞成一雙幽影乍現,兩道身形朦朧如煙如霧,至於幽影之中卻漸趨清晰,雙雙浮空睨視方才倒地之人。

「何言喪心病狂?」女子言語清靈,眉眼流轉輕揚,「是因此番景象?」

「不過人世凡俗善惡界定罷了,非關吾等之眾。」男子幽涼掌心過身撫腰,執起搭於胸前的清涼玉手輕吻。

「人之善惡乃凡世界定,卻道有善無惡是仙佛⋯⋯奇哉怪也!」女子一陣銀鈴輕笑,透白指腹描摹著眼前的劍眉星目,「有善無惡乃聖人,無善無惡是吾等。」

仙靈神佛非人非魔,超脫世俗不入界定。無所為,無所不為;無可為,無可不為——

「善惡何定,關乎凡人無關乎我」他深情看入星光點點的美目清眸,四目相對,情意無盡眼波流轉,「無善無惡唯情矣。」

「呵⋯⋯唯情唯你。」女子伸手一攬脖頸依偎入懷,笑語呢喃溫柔繾綣。

夜幽夢清影,一簾綺夢相偕月色之中,無關善惡無關己身,行離這已無人只存屍身之地。

 

 

 

無善無惡是聖人,善多惡少是賢者,

善少惡多是庸人,有惡無善是小人,有善無惡是仙佛。

 

文意:

沒有行善也沒有作惡的是聖人,行善多且作惡少的是賢人,

行善少而作惡多的是一般人,只作惡且不行善的是小人,

只行善而不作惡的是仙人神佛。

 

翽冥水墨話:

        無善無惡是聖人一篇,感覺是張潮個人心得的儒道善惡論總結。當中的聖人、賢者、庸人、小人、仙佛五者,如果以善惡量多寡來看的話,平衡似乎會呈現以下圖示的樣子⬇️(張潮觀點)

聖人

無善無惡

(善)–有善無惡–善多惡少–(有善有惡)–善少惡多–有惡無善–(惡)

仙佛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賢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庸人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小人

 

只是在我看來,這有一個現實邏輯上的問題,善惡論⋯⋯不應是針對人性的嗎?聖人、賢者、庸人、小人四者為人,他們合理在人性善惡的分界範疇中,但仙佛之性不應以世俗倫理道德框架衡量,如何以善惡論處呢?聖人亦人,才會有所謂的善惡多寡之分,仙佛非人,超脫人性是非對錯善惡之分。因此就我的觀點而言應為⬇️(翽冥邏輯)

仙佛

無善無惡

(善)–有善無惡–善多惡少–(有善有惡)–善少惡多–有惡無善–(惡)

聖人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賢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庸人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小人

 

        張潮有其儒道博學之見解,而我也不過是個熊熊想太多的強迫症罷了~

 

張潮

張潮(出身安徽省徽州府歙縣),字山來,一字心齋,號仲子,自稱三在道人。清朝時期的文學家、小說家、刻書家(《檀幾叢書》、《昭代叢書》山帙、水帙、花帙、鳥帙、魚帙、酒帙、書帙、御帙、數帙)等,對高階幻方也有研究(中國傳統數字方陣遊戲)

出身門閥,少年便與諸多名士有詩文往來,言論詼諧處事瀟灑觀點精闢,曾在詩中表達對滿清政策不當與天災的不滿,可能因其言論遭政治案件牽連入獄。其不喜八股文,苦讀屢試不第,即使後補官,也僅至翰林院孔目一職(滿族從九品,漢族未入流,屬於低級職員,掌章奏文移)。

然而著作等身,著名作品包含《幽夢影》、《花影詞》、《虞初新志》、《心齋詩集》、《心齋聊復集》、《飲中八仙令》等。

 

幽夢影

        張潮以隨筆體所著的格言小品文集,全文共219篇。

        內容思想開闊、眼光獨到,從生活中的平淡無奇發掘出細微之美。主要講述修身養性、為人處世、風花雪月、山水園林、讀書論文、人情世態等方面。當中善用排比、對偶、譬喻等修辭手法,富於聯想。當中是張潮一貫的“真情真意”,風格簡單、內容深遠。

 

林語堂:「文人的格言。」

周作人:「那樣的舊,又是那樣的新。」

章衣萍:「才子之書,亦大思想家之書也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翽冥 的頭像
    翽冥

    鳳凰翽冥

    翽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